欧美开发商到中国市场发行移动游戏,能够拿到收入的多少分成·这个比例有可能低至20%,甚至10%,原因是太多利益相关方都会参与到收入分成。在美国旧金山市举行的2015年Casual Connect游戏峰会的一场研讨会中,参与讨论的嘉宾分享了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收入份额比例是80%对20%,80%流向其他公司,20%属于开发商。”R2Games总裁丹尼·吴(Denny Wu,音译)在研讨会上说。“在中国,各家应用商店的分成比例不一样,当地发行商也会分走一部分收入。”
对欧美开发商来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情况很复杂。应政策所需,西方公司必须寻找一家中国合作伙伴才能进入国内市场,而拓维信息、中青宝、R2Games、游道易、乐逗和腾讯等发行商都是他们可以考虑的合作对象。在中国,这些公司能够接触到所有应用商店和分销渠道。
中国本土发行商帮助西方开发商对游戏产品做语言和文化层面的本地化工作,例如调整美术风格以更符合中国玩家品味,或者在游戏中加入一位中国明星,提升其品牌辨识度。游戏产品本地化涉及到的工作量巨大,且发行商需要对产品是否能够成功承担风险,中国发行商会要求获得较大比例的收入分成。拓维信息旗下发行公司Spellgun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张(James Zhang,音译)表示,由于代理海外游戏进入中国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国发行商更倾向于签约在欧美市场已经获得成功的大作。
另一方面,品牌知名度也能帮助西方开发商在与中国发行商的谈判中争取到更多主动权。三消游戏《碎碎曲奇》(Cookie Jam)开发商SGN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德尔沃夫(Chris DeWolfe)指出,他相信一款欧美游戏产品知名度越高,其开发商所能得到的收入分成比例也就会越高。
但如果一款游戏能够呈现出较大营收潜力,即便它名不见经传,也有机会进入中国市场。詹姆斯·张介绍说,Spellgun曾与一家叫做Get Set Games的加拿大游戏公司合作,将后者的作品《风暴战士》(Storm Casters)发行到了中国市场。
“我们在这款游戏中加入了一个定制角色:《疯狂的麦咭》中的卡通人物,它在中国跟海绵宝宝在西方国家一样受欢迎。这是深度的原生本地化。”詹姆斯·张说。
按照他的说法,中国发行商更愿意自己做类似的本地化工作,而不会提供资金让西方开发商去做。这是因为中国的研发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平均一个(本地化)项目的成本可以低至20万美元——而西方开发商也许需要300万美元才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研讨会支持人杰夫·希尔伯特(Jeff Hilbert)表示,中国市场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游戏内容已经过度饱和。此外,中国玩家的口味也与欧美玩家差别很大。希尔伯特指出,在中国排名畅销榜TOP50的游戏中,只有少数几款出现在西方国家的游戏畅销榜前列。
虽然进入中国市场将面临种种挑战,但西方游戏公司不会放过在中国市场吸金的机会。在2015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期间,著名移动社交游戏公司Kabam宣布将与漫威和龙图游戏合作,将《漫威格斗冠军》推向中国市场。这家公司在北京的办公室拥有 200名员工,两位联合创始人长期驻在北京办公室。
“就当前阶段来说,我们认为,尽可能将蛋糕做大更重要。”Kabam联合创始人兼CEO周凯文(Kevin Chou)在谈到与中国公司合作发行《漫威格斗冠军》时说。“一款游戏如果进入畅销榜前十名,那么其收入将会远远高于畅销榜TOP25或前100名的游戏。所以对我们来说,与其独自做一款进入畅销榜TOP100的游戏,倒不如与其他公司合作,让游戏进入畅销榜前十甚至更高排名。”